BRO-04324.jpg

知名電影工作者吉姆謝利登以【窒愛】一片,再次展現了他刻劃真實人性的細膩手法。【窒愛】以阿富汗戰爭為背景,裡面包含了許多過去出現在謝利登作品中的著名題材,像是家庭關係、戰爭帶來的長期陰影、得到原諒和療傷的希望。 這是謝利登第一部在美國郊區拍攝的電影,他的卡司陣容堅強,頂著各大獎項的光環,其中包括好萊塢的一線年輕演員陶比麥奎爾 (【蜘蛛人】系列、【柏林迷宮】) 、傑克葛倫 (【索命黃道帶】、【斷背山】)和娜塔莉波曼 (【美人心機】、【偷情】,地位崇高的編劇/演員山姆謝普(【太空先峰】)還有受人尊敬的性格演員瑪麗溫寧漢(【落翅天使】)。

【窒愛】改編自2004年的丹麥片【變奏曲】,蘇珊娜畢爾為該片的聯合編劇兼導演。該片令資深製片希古庸席格瓦特森  (大衛林區的【我心狂野】、嘉芙蓮碧露(Kathryn Bigelow)的【哈里遜福特K-19】、【魔鬼遊戲】)印象深刻,他工作的地點除了加州、丹麥,還有故鄉冰島。席格瓦特森從【變奏曲】的敘事手法中,看出該片和描述後越戰時期的美國片 (像【歸返家園】、【越戰獵鹿人】)有異曲同工之妙。這些電影探討了「家庭戰爭」─士兵和家人如何在戰場外的家庭生活中感受到戰爭的影響。席格瓦特森一邊想著這些電影,一邊開始著手製作美國版的【變奏曲】。他說:「對我來說,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家庭,它談的不是殺人這件事,而是這件事對活著的人的影響。」

就在席格瓦特森和畢爾在丹麥談判時,地球另一端位於洛杉磯的邁可狄魯卡製片公司裡,邁可狄魯卡和合夥人札赫席夫亞伯拉姆也深受【變奏曲】吸引。電影中對這對個性上南轅北轍的兄弟如何展開陌生的生活進行剖析,兩人的經驗恰恰相反 - 一個積極向上,一個消極沉淪,狄魯卡為此深深著迷。       

狄魯卡說:「我覺得原版的電影對以下兩個問題有很深入的探討。一個就是哪些東西會造就一個男人,另一個就是哪些東西會毀了一個男人? 對坐過牢的弟弟來說,成為家中的一份子將他從自我毀滅的邊緣拉了回來。對這輩子一直都一板一眼的哥哥來說,是戰爭、囚禁,還有硬生生被擦去的道德界線毀了他。兩兄弟幾乎可以是說角色互換,這點吸引我,讓我想以美國為背景去探討這個故事。」

就在狄魯卡要買重拍的版權時,他發現版權已經被席格瓦特森買走了。席格瓦特森和狄魯卡對這個題材的想法相近,所以兩位製片決定攜手合作,一起拍攝美國版的【變奏曲】。  

席格瓦特森和狄魯卡選中了知名編劇大衛班尼歐夫 (【追風箏的孩子】、【離魂】、 【特洛伊:木馬屠城】),請他以美國為背景改編這個故事。班尼歐夫在編寫山姆 和湯米 卡希的故事時,巧妙融入美國近代史,把他們兩人的父親寫成曾打過越戰的退役海軍。班尼歐夫表示,基本的故事大綱維持不變 :「兩兄弟裡面,哥哥是個平步青雲、理想崇高、成就非凡的人,從不會讓別人失望,而他的弟弟是個一事無成的傢伙。」

在班尼歐夫完成初稿後,兩位製片開始尋找適合的導演和演員。他們很高興吉姆謝利登剛好可以和他們合作。從【我的左腳】、【以父之名】 到【敢愛敢鬥】、【前進天堂】,謝利登的作品廣泛探討了家庭關係中的各種紛亂,也就是【窒愛】這片的核心問題。席格瓦特森說:「謝利登總會將重點放在人物的情感上。雖然他也會顧到故事裡實際發生的事件,但是和電影中的這些高潮比較起來,其中的情感更加突顯了劇中的人物。這點是他身為電影工作者的獨到之處。」

謝利登從【我的左腳】開始,在電影中描繪過許多出身工人階級家庭的人物,他對【窒愛】中出身美國小鎮的人物感到很親切。他說 :「卡希一家人出身藍領階級,我很了解他們。他們被戰爭搞得支離破碎,電影裡探討的就是他們能不能走出來。」 山姆被俘虜期間所經歷的折磨和痛苦,讓電影中刻劃的人性更加立體。謝利登說:「山姆在阿富汗的遭遇非常人所能了解,這點改變了這個故事。因為它已經超過悲劇的範圍了,從中升高的情感面很吸引我。」

Relativity Media創辦人萊恩卡瓦諾以製片的身份加入這個創意團隊【窒愛】,並由Relativity出資拍攝。卡瓦諾和謝利登一樣,對於山姆面對的兩難,事後的混亂還有對卡希一家的影響很感興趣。他說:「這部電影並沒有談那麼多戰爭的東西,它探討的是一個人在受創那麼深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,還有他會被迫做出很多我們根本無法理解的事。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什麼,對他身邊的人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? 山姆返家的時候已經變成一個很陰暗神秘的人,內心充滿了憤怒和偏執的想法,他沒有跟任何講這個秘密,連他的家人都沒講。此時 湯米已經取代了山姆的角色,變成那個負責任,照顧大局的人。」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others03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